返回列表 发新帖图片大视野

【许阳】浙大之江

[复制链接]

288

主题

324

帖子

262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29
发表于 2021-9-25 15: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浙大之江
许阳/Daniel(波士顿浙大校友会)
浙江大学无线电电子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78级

浙江⼤学校又⼀次校庆了。虽然在排名上总是在小三或更后的位置。但在校庆上总是领先的。 这不,都 120 年了。记得⼆⼗年前,有⼈给我说浙⼤校庆 100 年,比清华北⼤还资格,我略为有点吃惊,读书那会⼉不知道呢!

其实读书那会⼉不知道的东西多着呢。也许应该说,读书那会⼉要知道的东西太多, 读不过来。比如说读书那会⼉,会踩着⼀些断裂的墓碑⽯阶路,去食堂吃饭。墓碑上清楚地刻着 “之江⼤学 XXX 同学 渡江遇难 1933 年 X 月 X 日”,依稀感觉浙江⼤学跟之江⼤学是有重⼤渊源的。但没有任何校⽅⽂件,历史叙述,更没有百度,雇狗之类可搜索。只有老师们只⾔片语的介绍 -- 这里曾经是之江⼤学。

还有有个记忆深刻的就是, “那幢半坡林中的红房⼦是司徒雷登的别墅”。是的,就是⽑主席提到的那个司徒雷登。但是司徒雷登为什么要住在这里,仅仅是因为这里风景好吗?

其实,风景好也是要有⼼情来体会的。读书的时候没时间欣赏风景。天天琢磨着少用热⽔ 因为打开⽔要去很远的小桥边上; 早点出发图书馆去占个位置,图书馆在⼭顶上,爬⼀趟不容易; 最痛苦的是冬天洗澡。 要嘛进城里的澡堂⼦,要么就在四面通风的洗衣房里冷⽔淋浴。 像阿骥和天甫那样能冬泳钱塘江的⼈毕竟太少,况且天甫差点还没回得来。更让⼈郁闷地是,这风景是强加给我的,我报名浙⼤时,不知道这个分部风景秀丽呀!

离校多年以后,慢慢了解到曾经的校园,浙⼤三分部,之江校园,有过⼀段辉煌,坎坷,和陨落的历史。她曾经是中国⼋⼤教会⼤学, 即由不同的欧美基督教会捐款派员在中国设立的⼋所私立⼤学之⼀。 如果按浙⼤始于“求是书院”的标准,之江⼤学始于宁波男校,其诞辰为 1845 年。当属中国现代学校之鼻祖。 之江⼤学,受惠于美国南⽅基督教派。学校建园于钱塘江伴,月轮⼭下,与六和塔遥遥相望。⽆论于中于西之⽂化,都可谓风⽔宝地,⽆愧为天堂里的明珠。 浙江⼤学建校选址时, 非常羡慕之江⼤学把杭州最好的校园圈⾛了。

我搬到波⼠顿以后访问了⼏所⼤学乃⾄私立中学,冥冥之中都感觉似曾相似。 最后终于反应过来,这些学校的建筑风格跟我读书的校园何其相似 -- ⼀个宽阔的终年绿草坪,对比四周红砖红⽊建筑。⼀座钟楼对应拾阶⽽上的主楼,主轴上⼀处圆⼼花坛四散着⽯⼦小径。 这是典型的新英格兰风味的⽂理学院。

之江⼤学从⼀个教会的学堂,发展成人文,科学,⼯程的⼤学,为中国培养了⼀批顶级的翻译家,⽂学家,和其他社会精英。 刚进浙⼤时,老师们常常提起 -浙⼤曾被称作“东⽅的剑桥”。后来发现,这个称谓其实是对之江⼤学的。 她当时拥有中国最好的物理化学实验设备, 中国最现代的天⽂望台及天⽂望远镜 (抗战中被日军炸毁) 。 而她的第三⼈校长,就是⼤名鼎鼎的司徒雷登的弟弟,华林司徒。 司徒的⽗亲早年开始在中国传教,结婚后携太太 Mary 回中国继续其使命。 Mary 的家族因为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贡献在波⼠顿享有很⾼威望。 夫妻同承的使命让他们的第⼀个⼉⼦司徒雷登诞⽣在杭州, 全名John Leighton Stuart,不知是他自⼰的选择还是某种历史⽂化的原因, 把他的中间名字变成了中⽂的全名,⽽ John 到是没有被常提起。 ⼤概司徒雷登听上去比司徒约翰响亮得多。 按今天的⽹络语⾔来说,他的杭州话肯定是秒杀我们这些寄宿在杭州四年的“天之骄⼦”。他在北⽅组建了燕京⼤学( 1896)并被推举为第⼀位校长。在南方的杭州,他的故乡,以董事会成员身份组建了之江大学(1910年)。并把他弟弟 Warren Stuart 请来做了第三⼈校长 ( 1921-1931)。

所以推理起来,那座红房如果是“别墅”的话,估计是弟弟校长 Warren Stuart 的,⽽不太可能是 John Stuart (司徒雷登)的, 当然 司徒雷登很有可能在那里住过。 读书那会⼉,好像是电⼦物理的专业住在红房。⽆线电技术住在相对简陋的平房,称平⼀。当时很羡慕他们呀,怎么他们就被选上住别墅呢?

抗战开始后,之江⼤学经历内迁,返校等曲折,⼀如其他沿海⼤学。但终结这所⼤学历史的是新政府对于所有教会背景学校的关闭。许多优秀的学科就并⼊了复旦,同济,和浙⼤。在后面的院系调整中校园最终被纳⼊了浙江⼤学。 有⼀点蛮有意思,如果哪⼀天美国南⽅基督教会拿着地契⼀类的产权证来找浙⼤退耕还田,如何作答?还是那句老话“中国⼈民不承认⼀切帝国主义强加给我们的任何霸权条约! ”

以之江⼤学之历史为窗⼝,重读司徒⼀家,感到⼈是有博爱的,感到⽂明是有阶段差异的,感到教育的空间是没有国界的,感到教育的时间是漫长⽽需要耐⼼的,感到教育的目的可以是不为盈利的。 望浙⼤纳之江之涓,汇百川之势,吾浙⼤芸芸众毕业⽣也将继以求是,未以创新。

司徒雷登以其毕⽣精⼒偕其兄弟在中国推⾏现代教育,在燕京⼤学,之江⼤学培养出众多中国早期知识分⼦,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居功⾄伟,让我等老后⽣间接受益⽆穷。 似泰⼭敬仰!

感谢杭州家乡⼈民为司徒雷登提供了最后的归宿,据说这是还习近平在任浙江时访美拍板的英明决定。⾄今搞不懂北⼤的当局⼈会以什么理由来拒绝司徒雷登葬在他建校的末名湖畔。

去年回杭州时终于在承宁的引导下拜祭了司徒雷登的陵墓,又访问了司徒家在教堂街的故居, 现在是个小小的博物馆。 在杭州市区这样⼨⼟⼨⾦的地⽅能留下这样⼀段历史已属不易。 可惜没找到太多之江⼤学校长 Warren Stuart 的资料。回到美国后,开始在⽹上搜索。依然没有太多进展。 给南⽅基督教发了信件, ⼀直没有回复。 最后找到司徒雷登亲近朋友, 傅家的⼥⼉,她说家⽗去世以后,跟司徒家的纽带就很弱了。但傅将军的姐姐也许还有些线索。但老太太已经是⼋九⼗岁的⼈,记忆和回复都很慢。只有这次校庆以后再去追踪了。

(匆忙之中,照了些照片留念)  

                  
标志性的钟楼。一览之江,与六和塔遥遥相望。                             司徒家在杭州的故居。 长长的 Balcony 带有典型的美国南部民宅的风格。
                    
司徒雷登墓地位于杭州安贤陵园。                                                        抗战期间,司徒雷登被日本人关押在北京三年八个月,                                                                                                                                          这是出狱后祭奠父亲兄弟
                    
司徒家建立起的天水堂教堂。                                                               这是在杭州耶稣堂弄的雕塑。描述他为“传教士、外交家”, 但我认为他                                                                                                               首先应该是个教育家 。


回复 论坛版权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北美简介
组织机构
组织章程
帮助中心
查找好友
寻找组织
建言献策
用户热点
个人设置
我的帖子
参与活动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校友总会
美国竺可桢教育基金会
联系我们
微信:zjuaa-glu
邮箱:zjuaa1976@zjuaa.org
网址:http://bbs.zdaf.org/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