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图片大视野

【郑一舟】永远的田径场

[复制链接]

269

主题

305

帖子

241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14
发表于 2021-10-28 23: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永远的田径场
郑一舟, 七八级化工系

NO.1

永远的田径场之一:缘起

为了这个系列的完整性,终于把永远的田径场之一写完了,算对自己的一个交代。虽然只是一个业余运动员,然而俗话说野百合也有春天。年代久远,事物遗漏错误在所难免,却本着脸皮厚胆子大,冒昧写出来献丑了。说的都是田径事宜,请不是田径队的同学包涵,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学斧正。

搞体育运动的人恐怕都会认同,运动是有天赋的。记忆中,从小就跑得比普通人快,所以小时候玩工兵抓强盗,总是受到各处欢迎,去果园偷桃子,从未被农民抓住。说到和田径的缘份,要从小学时说起了。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适逢反苏防修时期,父母的单位属于六机部和海军造船有关,于是从上海搬到了江苏镇江,入住252部队大院。当时该军队大院正在陆陆续续被搬迁到四川和宁夏等地。

镇江市的体育搞得不错,当时最有名的是兵兵球运动,削球大师张燮林就是镇江人发迹于上海。后来市里召开学生运动会,有小学组的比赛,被推荐参加六十米和一百米的比赛,结果就拿了,不是冠軍就是亚军的名次。很快就去了少体校集训,在那个什么都要凭票的时代,这是一个极好的机遇,至少可以免费穿运动服包括春夏秋冬的,还有运动鞋,更有吸引力的是,可以美美地吃肉和鱼。相信,经历过那个时代,尤其是青少年渡过那个时期的人,一定会深刻地认同我的感受。当时的少体校机制,可能还在摸索阶段,并不完备。体校还没有自己的文化课老师,于是体校队员平常回归各自学校上课,但是有大量的时间在一起集训,常有不同地区或市之间的对抗赛,包括周边的南京,常州,和杨州地区。跨江赴杨州对抗,品尝到了至今口齿留香的淮楊菜的美味,特别是它的三丁包,其它各处未曾见到。青少年时代最美味的一道菜:鲜香滑嫩伴随着浓浓麻油香的炒鳝糊,就是在当年体校食堂吃的,至今念念不忘,甚至于认为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菜品了。那时候吃饭是四个男生四个女生一桌,以免吃相太难看。可问题是,大家都很饿,女生也极具战斗力,灰常地能吃啊。哈哈哈。

脱离体校大约是在七三年前后,省里下来教练,选拔队员去南京从事专业训练(不记得是什么项目了,可能是自行车),父母虽然是文弱的知识分子,但是坚决反对我从事专业运动,家父曾经是走白专道路的典型,受到批判,但仍然有着“臭老九”的脾气,认为国家建设不可能永远不需要知识分子,显然他赌对了。几年之后,太祖归西,国门打开,这才有了我返回家乡浙江读书深造的机会。(家父出自杭州,毕业于杭高据说是現在的杭一中,祖籍是浙江省浦江县郑家坞的郑宅,在明代据说是个有名的大家族)。

后来邓小平上台第一次复辟 (应该是七三年左右),已是我的初中阶段,开始抓文化学习了。记得,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红五月征文比赛开始了。那时遇見了第一个重要的老师,我的语文老师金寒影老师,如今喜欢文史并略能写上几句,应该是和她的鼓励分不开的。于是彻底脱离体校,回到我的初中:镇江师范学校初中部。毕业时,它不办高中部了,于是去了镇江一中读高中。但是儿时许多小伙伴进入了专业运动的行列。我的初中女同学任京芝 (252部队的留守子弟) 去了游泳队,据说很快当兵了,高中同学陆江涛去了江苏省田径队,还有一个吴同学加入了篮球队。同在一个大院,并住同一个楼的,叫陈金芬的女生去了省游泳队,姓王的一个男生加入省羽毛球队。最有名的是后来成为国家男篮队员,继而执掌国家女篮的主教练李亚光。

从上海迁来镇江的,有一个专攻篮球的体育老师刘守古,很早就在大院里招集组织了少年男子篮球队,我们都可以算是他的弟子,我因为主攻短跑打篮球不多,李亚光也是其中之一。李亚光年龄和我们相仿,据后来微信揭示,当时尽管好手很多但他依然显示出特别高的天份,后来随着父母去了四川,发迹于成都。若干年前,我去看望八十出头,仍然健硕,声若洪锺的刘老师。写得一手好字的他,送人一个条幅,酒席间,开怀大笑,真可谓是,人生得意莫如此,惠眼识人于穷途。刘老师真正得意在于,启蒙了少年李亚光。总之,那个年代的青少年,既使学习好也没有好的出路,却要面对上山下乡的困苦。文革已经进入幕年,人们已经厌烦,从而失去了动力。去当兵和搞体育运动,在当时可能是最好的生活选择。

虽然离开了体校,但依然年年参加镇江市中学生运动会,依然有集训和去参加对抗赛,专项依然是百米,二百米和4x100米接力。不知从何时起,六十米比赛项目被取消了。说实话,关于那个时期体校的描述,并没有非常清楚的思路,或者根本就不叫校校,原因可能是当时年龄太小,记忆不是太准确了,另一个原因可能真的是那时的体校还不正规,留待将来有机会去证实了。

我的短跑教练,从小学到高中至少有三位。小学时张老师,来自新疆。初中时是周老师。高中时是小吴老师,是个才子。这些老师,没有一个是头脑简单的纠纠武夫,相反谈吐都很文雅,爱护门下的弟子。最大的好处,虽然训练量很大很辛苦,但是从来没有重的伤痛。当年的钉鞋质量差,穿多了,生了鸡眼,但停止训练半年之后,就自愈了。写下这些经历,也是为了纪录我的短跑緣起。继而介绍我的浙大田径经历。
回复 论坛版权

使用道具 举报

269

主题

305

帖子

241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14
发表于 2021-10-30 15: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NO.2
永远的田径场之二:大学,教练和队友

一九七八年三月进入浙大之初,没有想过继续从事短跑,只想抓紧时间读书。当时有一个口号,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结果第一节体育课,就被发现了。体育老师季老师,厚实的身板,说一口大概是义乌或东阳那边的普通话,让全班同学练习推铅球,普通的同学因为从来没有练过,大多推不远。轮到我上场,一下子引起了季老师的注意。推铅球的距离和动量有关,动量又是由初速度(爆发力)和质量(块头大小)决定的,如果推得远而块头不大的话,那一定爆发力强。季老师的物理概念显然很清楚,马上叫我第二天下午3点去田径场报道。咱班跳远的邵天明同学估计也是这么被发现的。

浙大校区背靠西面的老和山,校门朝东。从校门口进来右.手是布告栏,后面是一幢大楼,其中有文科包括外语系还有一些行政部门在里面。当年的学子读书实在太用功,吃过晚饭后,基本上很难在教学楼和图书馆找到座位学习,但是运动员同学每天下午都要训练至五点,于是体育老师曾经帮我们在这幢大楼的第一层找了一间大约50平米的房间,供晚上学习之用。其中的故事留待后面细说。左边与之对应也是一幢教学楼,一些理科系包括力学和物理系在其中。浙江大学曾经的辉煌,经五十年代初的院系调整,文理科已经很弱,医农商已被完全剥离,几乎成了一个纯工科的学校。没有一个学部委员,成了一个二流院校。

从校门竞直往前走(向西)大约不到百米,越过左边的理科教学楼和右边的文科行政楼,路分两边,开始进入教学科研中心地带。中间是围起来的草坪。左右相继,各自建造了六幢完全苏联式的大楼。草坪左边起自,电机系大楼,材料和热物理系亦在其中,继而是化工系大楼,接着是化学系大楼。草坪右边第一幢是机械系大楼,继而是光仪和科仪系大楼,接着是土木和地质系大楼。在前面左右四幢大楼的中间,则竖立着本朝太祖的巨大的石头像,约有十米之高,建在水泥彻成的大约四五百平米,拥有数个台阶的底座上。太祖形象高大脸色深然挥舞巨手,仿佛在说,过河无需摸石头,至今仍然指引着信男信女们前行。当年的许多照片都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图书馆则是背靠老和山,横亘在化学和土木两幢大楼之后,面朝学校大门。

右手机械系大楼的后面朝北的,就是四百米跑道的田径场了。与之对应的四百米弯道的另一边,则是一排朝南的平房,体育教研室就在那里面。背靠西面老和山,府看田径场100米跑道的中间,则是所谓的主席台了。任何领奖,开全校师生大会大多是在这里举行。我们一百米的跑道起自西北角,二百米则起始于东北角,越过主席台,结束于西南角。田赛场地跳高跳远也在东北角。

话说第二天,遵从季老师的安排,来到体育教研室的平房里,说明来由,然后去领钉鞋。当时七六屇同学还在,不记得七七届的同学还有谁在那里,只记得一位七六届的学员好心地告诉我,如果以前没有穿过钉鞋,则最好别穿以免摔跟头。那时不知他们的水平多高,无言以对,谢了他。虽然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比赛和训练了,但是一穿上钉鞋,就热身兴奋起来,加上三四年的体校经历,很快就得到认可。

短跑组包括专项百米,二百米及4x100米接力的教练,一开始就是马元熙老师。马老师是浙江湖州人,瘦瘦高高的个子,耳朵很大,眼睛明亮,话不多,性格温和,从来没有見他发火着急,对门下弟子总是客客气气。还是个民主党派里的活跃人士,这一点是在我毕业之后的若干年后才知道的。因为曾经谈起民主党派的缘由,于是我把当时刚从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回浙大化工系做了教授的一个老师,介绍给了马老师。结果该化工系的教授加入了他们的民主党派,后来成了他们的副主席。跟从马老师训练,应该时间上和其它组是一样的,每天下午3点半至5点或5点半,对我而言训练量并不是很大。为此和他有过交流,马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了一番,令人感念至今的话。原话记不准确了,然而大意是这样的。你们是国家选拔上来的人才,将来是要做大事的,现在的学习任务这样紧张,作为一个教练,首先要保证你们身体健康,在不遭受伤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你们的运动成绩。待得年龄渐长之后,越发体会到,这是多么实在的话语啊,所谓言传身教是也。除了马老师之外,我最熟的就是姚天白老师了。姚老师主要負責跳远和三级跳远组的训练。出去集训的时候,他常常是领队和总管。看的出来,姚老师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作为教练训练手段和方法也比较多,而且文化水平也很高,没记错的话曾是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的学生,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其它的教练有,跳高组的梅老师,中长跑组的张老师,跨栏组的周老师,和投掷组的季老师,由于不是特别熟,留待其它同学来介绍了。

对有些运动好手而言,短跑只是他们的兼项,譬如女子百米冠軍化工系七七凌佩萌的专项是跳高,跟的是梅老师。化工系七七邵天明主攻跳远跟的是姚天师,百米是他的兼项。光仪系七九的郑燕飞专攻400米或800米,有时兼项200米。化工系七八的田锻主项是800米,客串百米和接力。他们都很少来我们短跑组,也就是马老师的组训练。

正宗在短跑组的男生有,地质七七来自杭州的李軍谊,热物理系七八浙江嘉兴的许劲东,土木七八来自四川的周仲青,土木系七八来自杭州的姜贤放的专项是400米,有时客串4x100米接力,机械七九北京黄春迈也是专项400米,土木八零来自浙江浦江的何晔平,光仪81来自浙江的何捷(还有谁,请補充)。短跑组的女生,我唯一记得是化工系七七的黄西媚,来自杭州是浙大子弟。非常奇怪,其它的女队员一个也想不起来,据说化工系七七的卓孙琴也是短跑组的(请证实)。

永远的田径场之二补记:怀念马元熙老师


小文 “永远的田径场之二” 写成于2015年十月中,之后打算修改之后再贴到群里,接受其他队友的检验。接着很快十一月初外出亚特兰大开会,期间惊闻我们短跑组的教练马老师驾鹤西走,十分难过。匆匆贴上,仅以此小文献给短跑组的教练,也是我们尊敬的良师马元熙老师。前面已经提及一些有关马老师的事情,但是总有意尤未竟之感,有必要再写几句马老师的为人师表和待人之善良。

诚如土木七八周仲青师弟在后来的微信中所说,马老师曾经请短跑组的同学吃饭,这在当时物质如此短缺,几乎什么(甚至连豆付,更不要说蛋鱼肉了)都要凭票的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而且当年教师工资如此微薄(大约四十至八十,可能更少,请其它队员更正或补充)的情形下,实在是极为难得。最最关键的是他请的是那些当年毫无权势,自已尚在嗷嗷待哺,没有任何资源可作交换的穷学生,确实难能可贵,尤其是在现实的社会里,人情冷暖凉薄自知。
给我印象极深,并且至今尚留脑海念念不忘的是,年年中秋节吃月饼,尤其是广式的椰蓉月饼时,每每会想起马老师,因为第一次吃到如此的美味,就是在他的家里。记得当时在马老师的家里,他用小刀把一个椰蓉月饼切成四块,每人品尝了一块,那时的感觉可以用惊奇来描述,因为实在是太好吃了,从此也爱上了椰蓉和椰丝。在后来的岁月里,喜欢品尝类似的食物当与此有关。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老师请学生吃一顿饭或吃个月饼,也许不算什么。但是,既便是放在今天,又有几个老师会请自己的学生吃饭呢,既使有,也都是因为学生为老师做过一些事情,诸如做课题或者跑跑腿之类的,很少会无缘无故的。更不要说,一个体育老师和教练对我们没有任何所求了。放在当年,更是绝无仅有的一例。那么为什么马老师还要这样做呢,只能用他的为人良善之美好品格来解释了。

印象中,马老师个子瘦瘦高高的,耳朵很大,眼晴大而明亮,看人专注而温和,言语不多也无豪言壮语,从来不发火,一看就是一个十分好相处的人,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浙江湖州人。不仅仅是马老师为人善良,马师母也一定是同样的人,否则马老师会很难做。马师母不是浙大老师,据陈幕燕说是浙江省青少年女子篮球教练,去他们家里,看见我们笑笑点点头,并没有什么交谈。但显然也是一个非常好相与之人。

人在年青的时候,总是一路往前走,常常注重自已的进步,关注与这类进步有关的人和事,而往往会忽略一些与此关联不大的人和事。但是谁又能否认,你成长中获取的营养和人格的塑造,是和你所处的环境中所有的一切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那些曾经帮助过你,但又无求于你的人,才是真正和你有缘的人。马老师正是一个这样的人。

纪录下上述的点点滴滴,无意拔高马老师的品性,但正是这些小事,如同一叶知秋般地让人们看到了他的好,让我们这些他的弟子永远地记住了他。在我后来的海外生活期间,有幸参与北美浙大竺可桢教育基金会的财务管理活动,和许多白发苍苍的浙大学长们有过电话上的交流,作为竺校长学生的他们,谈起他们爱戴敬重的校长,说到的似乎也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是这些小事串起了人们珍珠般的回忆。马老师虽无竺校长般知名,但他们的人格是同等的,其效果应该是异曲同工吧。

马老师,我们想念您,也记着您的好,如果真有来世,我依然愿意在您的组里训练和学习,和您再续师生之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9

主题

305

帖子

241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14
发表于 2021-10-30 15: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NO.3
永远的田径场之三:青春美好

在浙大的田径经历,如果一定要选一幅画面来概括地描述的话,不同的队员一定会有不同的选择。而我则一定选择4x100米的接力决赛,而且一定是浙江大学的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既不是省大学生运动会,也不是教工运动会。常常已近黄昏,夕阳西下,接力决赛每每牵动着许多同学的心,田径赛场的西南角即百米接力第一棒的位置,和西北角第四棒的位置,总是人头攒动,甚至有的同学已从食堂打了饭,捧着饭碗在等待着发令枪响。我们化工系的好手很多,但是邵天明和我总是不变的两棒。感谢每一位接力队友的配合(束世平,李文元,还有谁请自报),我们从来没有因为,诸如抢跑抢跑道和掉棒等等犯规行为,而影响最终的成绩,也就是冠軍的地位。随着发令枪响,整个径赛场地八条跑道立即呈现龙争虎跃,齐奔腾的场面。虽然兄弟系譬如土木光仪也很强,但我们化工系最终总能赶超,那种信心十足地追超,继而一骑绝尘的感觉和情形,极具画面感,从而定格在脑海里。
我们田径队的队员之间充满了友爱,正如热物理七八许劲东后来在微信里所说的:“我在田径队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有一次比赛时摔倒受伤,当时我就休克了。醒来之后身上盖的都是大家的校队队服。还看到大家都围在身边”。诸如此类事情,恐怕绝大多数人都忘了,认为是理所当然,自然也不在意。但是当事人却感恩记在心里,事情虽小,然而却反映了一种美好的人性,相互关心,爱护彼此。

当然还有一些彼此的关爱,略有不同,但依然反映了人生的美好和青春的灿烂。譬如土木七八姜贤放说,化工系有的女生好可爱,学雷锋乐于助人,在田径比赛期间,帮忙抱着贤放兄的衣服走东到西,一点不觉得辛苦,贤放兄由此心潮澎湃,浮想联篇,继而心情奔放,精神大振,终于400米竞赛登顶。此冠軍章里至少应该有该女生的一半功劳。那真是个美好的时代啊。可惜那个时候,尽管贤放兄已是我们短跑组里,与异性打交道的高段选手(二楼),但是依然功夫欠了那么一点,而其他短跑组队员如许劲东和俺,刚刚爬出地下室,只够在一楼的地面,糊里糊涂地瞎混,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木有能力帮贤放兄更上一层楼,助其二楼上三楼。如果当时请教一下,真正的高手站在三楼的土木七七蔣志勇的话,情形当为大大地不同了。志勇兄大约会设计一些巧妙的桥段,诸如,贤放兄大红着脸搓着手,十分真诚地对花贡MM说:“真不知道怎样感谢您的帮助,俗话说,送佛送到西,帮人帮到底,俺的宿舍床下还有一堆不太香的东东,此处大约可以省略50字...俺给你买个大大的冰淇淋吧.”。这是俺的瞎设计,自然啦志勇兄的设计一定更加高明实用。说不定该MM正等着这样一个机会呢,下面的事情恐怕又可以写一回了,题目可能是:土木花攻花不支,姜郎连理花枝俏。可惜只能得一个不解风情奖了,当然该奖严格讲是发给整个短跑组的。(贤放兄,得罪得罪,开个玩笑)

然而贤放兄的文采非常了得,曾在微信上分享了他写的田经场上的好声音(请见附件),令人印象深刻,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需要补充的是,当年浙大运动会上百米的最后决赛场上,邵天明,许劲东,李军谊和我都是在场上的当然选手。且说自太祖西归,老邓打开国门,小邓(即邓丽君)之缦妙歌声旋即唱响中土大地,大约三五年之后,金庸的武侠书开始风迷九州,两者之粉丝真可谓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前无古人,恐怕不会有来者了,盖因当年铁幕初落之特殊机缘造成的,当是那个时代国门初开时的标志了。某天一个研究生的同学,也是个超极金迷,可能刚看过倚天屠龙记,見到我,上上下下地瞧了一番道:“这下知道,为什么你要百米吼了”。我不解地问了一句:“为何呢?”。他神秘嘻嘻地说:“这就是明教护法之一的金毛狮子谢某人的狮子吼,功力低者当场精劲寸断神致不清,功力高者则神行受到干扰,仁兄是否有过特殊的机缘啊,譬如到过无人山崖水域,吃到千年难遇之宝物,或是受过如风清扬似的高人指点呢,说来听听,莫要保守嘛,要不俺拜你为师如何?要拜师的话,说,要火腿还是甲鱼?”。不禁哑然,继而开怀大笑。可见当时队员百米吼给人的印象,十分生动猛烈,佐证了贤放兄之所言不虚,也算是短跑组的一段趣文。这正是:百米狮子吼,不吼白不吼。风情虽难解,场上竞风流。

一件有趣的往事,发生在大学毕业时分,应该是1981年底。校田径队4x100米接力的四棒,李軍谊,许劲东,邵天明和我,相邀一并游走了浙大附近的植物园,记得许劲东带了照像机,拍了若干照片。继而溜溜搭撘地走向西湖方向,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东南方向是刚建不久的太子湾公园,有人提议前去看看。于是一行四人走向前来,路过一条宽约三四米的护园沟,不知是谁(据许劲东的回忆,是我)提议,我们跳过去如何?那时候青春年少,看到高台即想纵跃,見到沟渠就思跨过,恰是一个热情奔涌的任性敢为时期。提议自然得到一致通过。当日游人很少,管园售票之人是一中年男子,見我们磨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跨跃横沟,于是过来湊热闹说“小牙儿,不要不晓得天高地远,等一歇你们一个一个勃隆冬,拐了里响,就发悒得,到晨光一个个哭出糊啦翻死相”。当然啦,我等澎勃之热情怎能被此等肖小之言所阻拦呢,回言一定飞过去。見我们不为所动,他又道“飞过去?真当飞过去,算我老人家没眼光,不收你们门票,更朝就同你们拚一记”。好像我是第一个,邵天明,李軍谊然后是许劲东,各展飞跃之姿,毫无玄念腾空而过。只听得后面传来一声声赞叹“结棍,结棍,枷结棍”。

附件~姜贤放:运动场上的好声音-百米之吼
当年浙江大学田径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男子100米和女子跳高。男子100米决赛,通常有化工77郑一舟、地质77李军谊、热物理78许劲东、不知道有没有邵天明,似乎还有土木系77的闵坚,发令枪 一响后,跑道上刹是好看,八位飞人在快速冲上跑道,全部扯开嗓子,于是运动场上尘土飞扬,吼声伴着高节奏的步伐此起彼伏,主席台上跑道两边人群簇拥,无不瞪大眼睛看着非常过瘾。说起来,这是郑一舟带的头,浙江大学100米决赛和中国好声音一样与众不同,那是运动场上的好声音。在81年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运动会上也响起了这样的吼声,如今每每想起来犹如战马冲锋般的感觉总是荡气回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9

主题

305

帖子

241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14
发表于 2021-10-30 15: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NO.4
永远的田径场之四:运动补助,学习效率及姜冠郑戴

在浙大田径场上发生的许多事,已经记不清了。感谢今天微信的交流和勾通,片言只语的信息渐渐地令人思绪回到了我们当年的青葱岁月,一些陈年往事如同老电影似地一幅幅慢慢展露开来。

正如土木七八周仲青所说的“我还记得训练一次补贴0.25元,可吃一个肉菜”,这在那个吃肉吃蛋,甚至于连吃豆付都要凭票的时代,是浙大对学生运动员的照顾和帮助。由于田径训练时间是在下午三点至五点,在初期阶段,训练结束后去食堂吃饭,常常一些好的菜品已经卖完,经过交涉,于是食堂会为运动员们留有特殊的通道。可見浙大校方和体育老师对我们的关照。除此之外,学校还发给运动员不同季节的的训练服装和鞋,以现在的眼光去看,也许没什么,但是在那个什么都短缺的年代,的确是个不错补助。

回头去看,真正的好处恐怕是,培养了一个好的体育锻练习惯,使我们拥有了一幅好的身体。虽然每天的田径训练花费了大约2~3个小时,但却使我们的学习效率大大地提高了。深有体会的是,运动过后,一点不累,而且精神容易集中,晚自习成效很高。那个时代,大家都是从极有竞争力的高考中拼杀出来的,学习非常用功,可以说,学习成绩是大家唯一真正在乎的指标。然而我们田经队里不乏学习成绩优异者,甚至是系里的学习标兵,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学霸,在那个年代要成为学霸谈何容易哟。在我的记忆中,光仪79的郑燕飞就是一个。(还有谁?请自荐和推荐,让我们遥拜一下)。拥有其它才能的人则是更多,有些在当年只是没有注意和在意罢了。譬如邵天明写一手极漂亮的钢笔字,设想写起情书来,一定是大大地占便宜的,所谓先书夺人。后来微信中,看到田锻所拥有的诗歌才能,真是令人震惊不已,再后来听到其朗诵,那就只好托着快要掉了的下巴了。后来微信中看到,科仪七九的陈磊写一手好字,不知当初是否就有了相当的基础。还有围棋高手土木80的何哗平,当初或许已有一定的底子,其沉稳的个性,当属不在意料之外。

参加体育运动还有一个好处,则是除同班同学之外,认识了一批有相同爱好的队友。正如周仲青所言,队友们在一起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和同班同学在一起的时间。由于体育运动的高度对抗性,性格爽直的占多数,交往起来十分好玩,也多了些不同的趣味。土木78的姜贤放写到:“有一年运动会结束后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大概在八零年,在大U和一食堂中间有个宣传栏,一张照片上有个男的跑在前面后面的人相差不少距离,照片下面写着:郑一舟在100m比赛中。我一看其实是我在400m比赛中,姜冠郑戴,现在想起来很有意思”。如此好玩的场景一定还有,或者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感其有趣,主要是因为相熟的缘故。在我脑子里首先冒出来的是,一张笑迷迷的脸,印照着贤放兄的一个好性格。随着后来大约80年之后,学校开始特招了,于是一批专业或半专业运动员被拉进浙大读书,如同雇佣軍一般。我们和他们几乎就没有了任何交集,感情自然就淡了,谁也不会在意所谓的姜冠郑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9

主题

305

帖子

241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14
发表于 2021-10-30 16: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NO.5
永远的田径场之五:吹牛不要钱,不吹白不吹

自七八年初进校,到九二年中离开浙大负笈北美,期间参加了学校大学生运动会,研究生运动会和教工运动会,一百米,二百米和4x100米接力的冠軍,记忆里从未失手一次,真要诚恳地感谢我的4x100米接力的队友(系队队友和校队队友),从不犯规,我才有机会,在第四棒发挥。本科时的校田径队的另外三棒是,一棒地质七七来自杭州的李軍谊,二棒热物理系七八浙江嘉兴的许劲东,三棒化工七七来自江苏杨州的邵天明,也是我的同班同学。另外还有土木七八杭州的姜贤放曾经代替许劲东参加接力,也一并感谢。当时,我们四棒的水平已经很高了,每人的百米成绩都在十一秒六之内,打遍浙江无敌手了,很可能全国高校也可以问鼎了。可惜的是,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是在一九八二年召开,我已经毕业留校,无缘参加了。唯一的一次全国性质的是,一九八〇年全国大学生田径通讯赛,即在指定条件下例如风速和多少几级裁判并在一定的时间间格内,各高校上报运动员的成绩,以确定名次。结果获得百米第一,二百米第五。因为不是实地比拼,难免会有并列的名次,百米第一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并列第一的是来自清华大学。当时浙大还有一个冠军也是化工系77的凌佩萌的跳高。不记得还有没有其他人得冠军了,请補充如果知道话,并补充其它的获得名次的同学名单。不知道为什么没有4x100米的名次,很可能只报个人成绩,否则以我的理解,我们的接力项目应该至少进前三名。

虽说在浙大从未尝过败绩。但是大约是1980年,浙江农业大学来了一个非洲赛拉立昂的留学生叫布里马的,是个百米好手。和其对抗,有输有蠃。后来陈幕燕在微信里曾有过一段生动有趣的描述,原话摘录在此。“记得郑一舟跟农大非洲留学生比赛短跑,特地把头发理得很短,说是减少阻力。那老黑又高又壮,硬是让一舟给拿下。一舟最后冲刺都在狂叫了,这场景我一直忘不了”。实话说,已经不记得把头发理短这回事了。却有印象,但凡天热比赛,布里马夺冠,而天冷比赛我则占上风。多年后定居北美,一个短跑教练曾经告诉我,黑人的肌肉在短跑上,确实有先天优势,但并不太适应寒冷的天气,而且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略差,常常赛前的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不能完全发挥。然而总的来说,他略强些。后来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1982年,他摘取冠軍,但是我已毕业,无缘交量一比高低。那时最好成绩,已两次达到11秒,但重要赛事总是11秒2。1982初毕业留校,1984至1987读研究生。期间参加过浙江舟山的集训,好像住在镇海中学,为备战浙江省工人运动会。代表高校组参赛,到了决赛,几乎全部是体院毕业或是曾经的职业运动员,百米成绩依然是11秒2,取得第三名。摘得冠军的是来自公检法监狱系统的一个曾经的职业运动员。

研究生期间百米无甚高手,乏善可陈。但浙大教工运动会则遭遇了,浙江省曾经的三级跳远职业好手,后经北京体院学习,一九八二年毕业来浙江大学任体育老师,生就一张国字脸,身高1米9,英挺帅气,虎背狼腰的江波,百米拥有11秒实力。教工田径运动会上,百米决赛,我和江波一个在5道另一个在4道,相互挨着,同时到达终点。因为不是重要的赛事,不记得具体的成绩了。但是极为幸运的是我快了一肩,真可谓一人快乐,一人伤感。当时有校报记者拍下了那个一刻,是一张大幅的黑白照片记录了两人同时前倾压线。印出来的照片展出后就给了我,但出国时可能没有带出来。这可能是我的短跑经历的收官之作了。之后,虽然还参加系和学校的教工比赛,但江波再也不参加百米争夺了。大家年龄渐长,精力多集中在成家立业上了。正如我在另一篇杂文:鱼香肉丝,中提到的。八十年代末,真正的自费出国留学慢慢热起来了,不仅仅限于公派留学层面。也就是,自己考托福寄阿姨然后申请奖学金,并且免除侨属等限制的出国热。

后来微信里面看到我们短跑组的小师弟,光仪81的何捷在微信里提到“郑一舟留校当老师的时候代表教工比赛跑10秒9,比江波老师快,没训练成绩还长,太神奇了”。真是高兴得很啊,但确实不记得跑过这么好的成绩了,唉年纪大了就有这个毛病,喜欢听好听的并且怀旧。作为正宗短跑组的老大哥(请允许我自我吹嘘一下),实在是有愧啊,连何捷小师弟长什么样都不记得了。其实是什么成绩已经不重要了,有意思的是有人还记得当年的事情,令人十分感概。

永远的田径场之五补记:女生吹牛害我成了小三

人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意思就是,显摆当年如何了得,换句话讲就是已非好汉了。如今巳年近花甲,自然已非好汉了,于是把一件印象深刻的小事叙述在此。这件事起初是缘于化工系七八陈幕燕和七七黄西媚说到,当年许多运动场上的照片,都挂在布告栏里了,从而没有留在个人的手上。想来有些道理,否则为何田径场上的照片那么少呢,回想当年也算场上的一条好汉。

大约是1980或1981年的一个艳阳高照的夏天或秋天里,具体的日子已经记不清了,反正已经开过学校田径运动会,并上报成绩给当时的高教部,以确定全国高校田径通讯赛的名次。那时的学子统统极为用功,有时偶而看场电影都会觉得,需要将用去的时间补回来,用于学习。尽管学习繁重,但是同学们的生活依然多姿多彩,充满了青春美丽,饱满而生机勃勃,同时也象征着整个社会的勃发向上。

话说在那样的一个热气蒸腾的杭城天气里,先去了西湖白堤断桥和里西湖交接处的一个地下坑道的冷饮部,买了一个冰淇淋,味道真是好极了,那时候如果认识化工系七八的美女诗人田锻就好了,因为据她后来说曾在冷饮部帮忙,那就有可能花费一份的银子,吃一份半的冷饮了。其实说起来,应该都是认识的,只是不好意思套近乎罢了,那时候的俺,说好听了是单纯简单,其实几乎就是一根木头,呆头呆脑,还自以为挺灵光的。那个时候,这类木头型的大学生恐怕是有相当一批的,我们短跑组里就有不少。

沿着里西湖的林荫大道,那里一色的法国胡桐树,行来极其适意,一边哼着印度电影:流浪者之歌,“阿巴拉乌,阿巴拉乌.....”,走入玉泉的浙大校门。那时校门的左边是一排排的信箱,而右边首先看到,则是大约有15米长和高约2.5米的布告栏。每凡运动会总会有些照片登在,田径场主席台后面墙上,或者上面所说的布告栏里。

和往常一样,眼晴自然而然地扫向布告栏里。只见左手起头的布告栏上,赫然贴了一张红纸黑字的喜报,写着全国第一届高校田径通讯赛的浙江大学获得名次的学生名单,自已的名字竟然在上面,居然还是100米的冠军和200米的第五名,心里自然一喜,但是也没有特别地喜悦。因为那个时代的学子最为看重的,是自已的学习成绩,并不特别在意体育成绩如何,事实上,既便拿冠军,也没有任何的奖励。此话亦获得,同时获得高校跳高冠军的化工系七七凌佩萌的证实。那时的运动会获得冠军,大多数的时候就是发一个塑料外壳的保暖杯,或者一个塘磁杯,或者一条毛巾之类的东西了。大红喜报十有八九,猜想应该是姚天白老师写的,姚老师写一手好字,文彩亦好,口才一流,还善于给人做思想工作,后来还给我介绍过女朋友,已是后话,等有机会另行介绍。

正在欣赏着大红喜报的内容,忽然耳旁响起了,一串黄莺般轻翠的南方普通话,声音很轻,仔细一听居然说的是我本人。吓了一跳,以为说俺的坏话,听了一会,发现居然是俺的粉丝啊。这一下感觉真的是木栳栳地好,此处大约要省略200字........其实具体说的一些细节根本就不记得了。这时的俺感觉,待着不是,走也不是。待着仿佛是偷听别人谈话,像是在干坏事一般,严重不附合俺受过高等教育和教养的光辉形象,心灵将会受到摧惨,从而会自已看低自已。但是要走的话,有又点舍不得,毕竟好不容易碰到一个粉丝,而且还是一个女的粉丝,那样一种银铃似地声调谈论你,像是被魔法定住似地呆在当场,某种意思上,可能巳经失去了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然而伴随着小女生的窃窃私语,和似乎分享秘密式的咯咯咯地笑声,直插耳膜,想不听都不行。听着听着,怎么就觉得,被说的那个人已经不是俺了,因为一些事情细节连我自已都不知道唉,但分明提到的名字就是俺嘛,见她们几个中的一个说得言词肯切,仿佛是我的老朋友似地,对我了如指掌。声音虽然真地好听,但我很快地意识到,这个女生是在吹牛,因为她把别人身上的事情或者自我编造的故事,套在了俺的头上,让我脸红,有无地自容的感受。

于是乎,我不由自主地转过身来,面对她们中的那个说话者。估计她也略有惊讶,见到一个呆瓜似的男生脸上一派胡疑。最有意思的是,她们根本就不认识俺,随意瞄了一眼这么个木头似的男生,继续她们的谈论,完全无视眼前这个被讨论的人。这一下,我完全明白了,原来是一个伪粉丝啊,亏得她还说得那么真切,仿佛是个老熟人似的。严重怀疑她是不是去过田径场看过俺的百米跑,和听过俺的百米吼。真正是个吹牛的高手啊。

俺十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布告栏,耳中依然听得,那种自我压制而又无名开心似的咯咯咯的笑声,经久不断。胸中自然升起二个字:高手!佩服呀佩服。想当年俺自认,也算能说会道,吹吹牛也算在行,虽说和贤放兄一比略有不足。今日一看,仿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而且还是一个小女生,吹牛水平深不可测。从前总是感觉,吹牛是男生的专利,女生是不吹牛的。感情是,过往是见识短,木有遇到高人呀。

这以后,就落下了一个病根,无理由地葱白女同学。于是成家之后,太太当然地成了俺的领导,外出做司机兼保安,拎包包也是不在话下。有了女儿之后,就自动顺延地成了家里的小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9

主题

305

帖子

241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14
发表于 2021-10-30 16: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NO.6
永远的田径场之六:吹捧一定要有

古人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换句话说,吹牛一定要尽兴,否则就对不起自己了。话说化工系七八的运动高手王石更陈幕燕夫妇,始创资深田径群以后,各路好汉豪杰,英雄英雌们纷纷湧入,虽然都早已过了不惑和知天命的年龄,但却各呈花枪,勃勃英气仿佛迎面而来,真不失运动员的朝阳气概,令人大呼,好胜之心可喜可叹。表扬和吹捧等等,精彩分呈。自然少不了对当年女神级的人物,凌佩萌和陈幕燕等等的膜拜。

同为化工系七七的凌佩萌,虽然不同专业,但有些基础课是在一起上的,并且同在一个田径队训练差不多四年,然而没有什么交集,只记得是一个言语不多的沉稳安静之人,很难想像这样的一个淑女,却拥有极高的运动才能。男女同学不怎么说话,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特征和悲哀,并非不和或相互有意见,见面也就是客客气气点点头,略为交谈几句。正如后来微信群里,同学们说的,四年同学间的勾通了解还没有超过几个月微信的交流。凌佩萌显然有过相当基础的田径训练,虽然也跑百米但那只是她的兼项,跳高才是真正的主项。在校期间唯一的一次全国性质的大学生田径比赛,是1980年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田径通讯比赛,她是跳高冠軍。但是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却是在1982举行,因为已经毕业而痛失良机,争霸夺鼎。正因为跳高比赛的特殊性,决赛到最后,每每都是临近黄昏,往往都是观者如堵,凌佩萌的心理素质极好,缓缓地吸一口气,踩着数好的节拍,迫近那架起的高杆,突然拔地而起,凌空一跃,在那夕阳余辉的印照下,仿佛划出一道美丽灿烂的弧线,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记,难以忘却。

陈幕燕是化工系七八的,理论上没有什么交集,但似乎是最熟的几个女生之一了。可能源于她的性格,直爽外向,热心义气,和善于沟通。尽管参加田径队的训练和比赛,还打排球和篮球,似乎样样都拿得起,实在是因为她的身体素质太好了,在浙大恐怕是无出其右,有无来者则要今后找机会请教体育老师了。看过她打篮球的,就知道,这才是陈幕燕真正的强项,没有经过专业训练难以做到。用狼入羊群是不足以描述的,真正的虎入鸡群也不为过。没有人防得住她,一人可以独霸全场。用罗冠中的话说,万马軍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武艺之强,孤独求败,真可谓是拔剑四顾两茫茫。说到上述两位化工系女神级的人物,自然令人高看一眼。果不其然。400米好汉,土木七八的姜贤放来自杭州,英俊帅气,印象里年青时就是一位侃侃而谈的高手,整日笑嘻嘻的,不知要迷死多少小姑娘呢(哈哈不好意思,阿放得罪了),轻轻巧巧跳了出来,说道:“如此看来化工系似乎是阴盛阳衰呵”。陈幕燕立刻拍马迎了上去回道:“100米200米郑一舟,跳远三级跳远邵天明,110米栏李文源,400米栏束世平,赵亚军800米1500米,任其龙5000米和10000米,标枪王石更,4X100米都是我们冠军。田径项目一半多冠军是我们化工系男神拿了,还说我们阴盛阳衰啊!”。噍,陈幕燕义气爽朗的个性扑面而出。

和陈幕燕相熟还有几件事。在校门口右手的外语行政大楼,体育教研组的老师曾经在这幢大楼的第一层找了一间大约50平米的房间,供我们晚上学习之用。有段时间我和陈幕燕在那里晚自习,其它还有哪些同学曾在那里学习过的请自报。有一次学校田径运动会,忽然化工系4x400米接力缺少一个人参加,人们主要是陈幕燕想当然地认为我和她一样的全能,能跑200米,400米应该没有问题,于是极力动员我参与,尽管不乐意但情面难却,只好尽力而为。殊不知这是完全不同的项目,因为从来不跑400米不知体力的分配,前面遥遥领先,后面则是一个一个被人追上。見此情景陈幕燕哈哈大笑不止,并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发言,郑一舟是烧汽油的,任其龙是烧柴油的。仿佛尤言在耳。大学毕业以后,可能是1987左右,曾经带学生赴南京炼油厂参观学习,王石更陈幕燕夫妇当时都在那里工作,大家相见甚欢。陈幕燕领着我们参观,每逢她的同事便说,这是我的同学,跑得可快啊,令人不禁哑然开怀。

当年化工系七七和七八届田径运动之强大,用人才济济来描述可谓恰如其分。但是我们当年的对手土木系亦是很强的。没记错的话第二名总是他们。在这里也要感谢他们,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变得更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9

主题

305

帖子

241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14
发表于 2021-10-30 16: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NO.7
永远的田径场之七:三十年后重聚~“酒要吃”

前面的记载都是三十年前的回忆,令人感慨青春是如此的灿烂,又是那么地令人难忘。英文里有说“how time flies",意即时间如飞,中文里有说,光阴似箭,白驹过隙。总之意思是时间过得飞快的意思,运动队员的相聚真真切切地感受了这一点。当然时间一闪而过,也显示了大家的日子比较好过,反过来则是说明日子的艰难。

自去年,也就是2016年春预定秋季回国省亲之后,心中仿佛就像有个重大的事件等着发生似的,期盼着它的到来。终于在2016年的九月十七号,我回到了老和山下和一大群当年的运动健儿相聚。原本想欢聚结束,应该很快会做个幸福的回忆,记录那段似梦中的团聚存作历史。未曾想九月底十月初回美之后,赶上了美国近代最为热闹的总统大选,更没想到一些平时对政治不甚热情之人如在下,居然倾身投入这场恐将影响美国今后二三十年的民主政治选举中,再不被视作吴下阿蒙。一来二去就将此次相聚记载的热情磨去大半。

真所谓记下来的就成了历史,不管是写下来还是录音记录下来的,否则就是过眼烟云,一漂而散。虽然事情繁杂多绪,依然希望忙里偷闲地,把一些有意思的事写出来,于是不才勉力担起,或是为了训练记意力以防老年痴呆,更是为自己寻找再一次的快乐之源。闲话少叙,回到田径运动员2016-9-17 聚会,这个日子十分好记,917用杭州话讲,相似于“酒要吃”。日子挑得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9

主题

305

帖子

241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14
发表于 2021-10-30 16: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NO.8
永远的田径场之八: 三十年后重聚~凌峰山庄

星期五临近午夜时分,斩新的中国海南航空的飞机顺利降落在上海浦东,回到杭州已是星期六了,也即“酒要吃”的日子。因为中美恰好日夜整个翻倒,12个小时的时差关系,没有多少睡意,略作休息,清晨6点即起床,吃了早歺后,督悠悠地赶往老和山下的浙大校园,抵达时尚在九点不到。按照俺们英明群主陈幕燕(其夫婿王石更是排名群主,所谓的撒手群主) 的安排,大多数队友将在浙大校门口的凌峰山庄十点钟集合。没记错的话,山庄从前的位置,浙大校门右侧约100米,似乎是个饭店,是当地农民或居民开的,并没有住宿。

因为来的早,山庄前台只有工作人员,于是回转信步走入了浙大,没有任何人阻拦寻问,偷想自己长得还算良民一个吧,后来知道,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大学校门依然是老样子,但是从前位于右手的通告栏却已经被移走了,如今的人们都上网读新闻了,报纸都没人读了,谁还去看布告啊。已是初秋时分,隐隐地飘来桂花之香,确实好味道,真真地感受是到了杭州的桂子漂香。古人曾有诗赞杭州: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校园里到处都是三三两两的人群,一问原来适逢浙江省高中的物理竞赛,许多各地来的家长们或坐或站着议论纷纷,一时居然有种身临其境的想法,和其中几位略为交谈,甚是融恰。随着感觉,自然而然地来到教四-原化工系所在地,亦是我当年出国前工作所在之地,想起从前的诸多“误人子弟”之处,略感汗颜。请人在教四门前摆个架势,拍照留念,发在系和班群里,引来诸多其实已是老头老太但却甚为不服的一众评论纷份,似有胡汉三之老弟胡汉四又回来了的味道。如今去了某地,如果不拍照晒群,就等于没去过,所谓无图无真像。

很快微信联系上了群里最为热情助人的“花姑娘”科仪79陈磊(只因其摄影技术高超“专攻”花朵,群中常常无不装佈其美妙非凡的花样世界,得其益处久矣),于是打道返回山庄已是近十点钟了,第一个遇见的就是这位原来自浙江金华但现居云南大理的花姑娘,然后光仪77的聂秋华来自宁波,石化78陈幕燕来自重庆,热能78许劲东来自上海,发电77王杭美来自上海,化自77黄西媚来自广州,化工77邵天明来自扬州,土木78夏胜天来自杭州,接踪而至。自从1982初大学毕业后,除了1986年左右在上海北京路四川路曾经见过许劲东,以及大约相同或前后年分在南京炼油厂见过陈幕燕之外,其它队员都是34年未见面了,然而似乎大家都是一眼认出,继而相互热情拥抱,握手言欢,毫无生疏的感觉,这大概就是所谓同学队友的情意吧。在我们相识于青春年少的那个八十时代,人们的感情虽然真挚,但情感的表达却相当地保守,男女同学或队员之间几乎从来没有拥抱的可能。曾经看到过一个说法,在那个时代,如果青年男女诸如拉个手之类的,恐怕手就要一直牵下去啰,虽说有些极端,但也说明一些当时的风貌。和后来的年青一辈说起这等往事,他们惊呼:哇这么好啊,这么容易找女朋友啊。我劈头给他们一盆冷水:这么容易,你倒是去试试看,轻的大概要被骂作流氓,重的恐怕要被扭送派出所了。

在凌峰山庄还遇见了化工系高化77的李伯耿,是个老熟人了,八十年代中旬曾经一起努力,组织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化工类研究生学术会议。从前回国总是在系里做一个学术报告,然后大家一起吃个饭,此山庄也是其中的一个吃饭场所。伯耿不是体育中人,就此不多提了。需要提及的是,陈磊还带来了夏胜天的新鲜桔子,不知是否胜天兄家里种的,总之是甘甜可口,十分感谢。胜天兄还是印象中的老样子,话不多,但诚恳厚道乐于助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9

主题

305

帖子

241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14
发表于 2021-10-30 16: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NO.9
永远的田径场之九:三十年后重聚~回到田径场

十点半左右,一众队友九人先在校大门口拍照留念,然后一路往西深入校园,在本朝太祖的巨大石像前略作停留,11点多钟便往南直奔田径场。如今的田径场已经用围栏完全围住了,径由小门进入,呈现在人面前最大的不同,是全部的暗红色的塑胶跑道,十分养眼,完全代替了八十年代的煤渣跑道。以我的了解,塑胶跑道是有助于提高竞技成绩的,尤其是短跑,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大家都曾是运动好手,看到田径场有些兴奋,但毕竟诺大年纪了,年纪最小的也是五十以上知天命了,无法做激烈的运动,有人提议比赛起跑吧,于是大家湧跃参与,其乐融融,不亦乐呼。起跑对于百米赛尤其重要,虽说从前不弱,但这次被许劲东彻底碾压,许老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报了“数箭之仇”了,同时也展示了劲东老弟体能保持得不错。

大约半小时之后,五位好汉包括,石化78王石更来自重庆,结构80何晔平来自上海,光仪81何捷来自南京,化自78赵亚军来自北京(据王建军老师说亚军是满族人原籍东北,成长于河南洛阳,为人爽直通达不拘小节,大学时就很熟,很好相处的个性,殊不知,这次的相见竟是我们的最后一面,几个月后亚军独游东南亚菲律宾或泰国时,突发心脏不适,竟奔西走不归,令我们这些田径队友错手不及,痛心折腕),材料80朱强来自杭州,一起来到我们所在的田径场西南角的百米起跑处,于是又是一阵合影拍照。朱强显然十分强劲,看到已经放在跑道上若干栏架,居然冲上前去,奋勇跨栏,仿佛昔日重光,令人十分佩服,同时燃起了大家的运动兴致。

于是,立定跳远和府卧撑运动,引动大家参与其中。府卧撑虽说不难做,但确实考验平时是否经常运动,以及上肢和腹肌的力量,最多做了五十个,相比后来晚上邵科馆吃饭时姚天白老师所说的,他在75+岁时尚能做150个,真的是云泥天地之别,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点怀疑。

立定跳远参与的好汉更多,有趣的是原来跳跃组的天明兄和胜天兄未见特别出色,天明兄虽然手上依然神力,但是腿力已见退步。反到是短跑组的兄弟比较轻灵一些,显然何晔平得力于平时的经常运动有关(后面还有与其乒乓球赛的记载),与其同样达至大约2.6米以上。当时并无任何尺子可测量,只是拿了陈磊的发夹用作标记。作出如此推断,是基于跑道的宽度大约是1.25米,而跳出的距离大约是两倍的跑道宽度多一点。因为微信几乎是直播,运动群里任何人都可一览无余。毫不意外地,引来了短跑组的一位猛汉土木78周仲青的挑战雄心。仲青师弟其时恰好去了美国,旅美期间代表浙大校友队,在加州湾区为勇夺羽毛球男子团队冠军,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信心满满,体力之好自不待言,完全有理由挑战任何速度和体能项目。晚上邵科馆吃饭时,从美国打来电话,除了祝贺大家聚会之外,最为关心的果然是立定跳远的距离。后来在微信里,高低不相信我的推算,以为是瞎吹牛。于是等到回了美国之后,奋力跳了几次,并认真地拿了尺子,测量得出2.68米,硬碰硬真是不吹牛。仲青师弟如果认真去跳,以其打羽毛球的体能和弹跳,应该完全可以跳出更好的成绩。此乃运动员的好胜性格可见一斑,亦是一段佳话。真可谓是:已过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仍豪气。立定跳远府卧撑,留待当面决高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9

主题

305

帖子

241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14
发表于 2021-10-30 1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NO.10
永远的田径场之十: 三十年后重聚~食堂好饭菜

人生何谓重要,健康和快乐,两者说来快乐更为重要。因为快乐是可以自我寻求的,快乐可以导致健康,使得生活更有质量。在中国人的人生体验,所谓的吃喝玩乐当中,吃又是排名第一,所以吃饭是万万地马虎不得。

中午12点半左右,依照先前的提议,大家决定去学生食堂吃饭,重温学生时代的生活和快乐。在我们的青葱年代,恐怕也是所有的长身体的年青人,都难以忘怀过往岁月里,美好的饭菜所留给我们的记忆。感谢陈幕燕的神通,联系上了主管后勤的某某,开个后门,让我们有机会再一次品尝学生食堂的饭菜。

已是饭点了,周末的星期六,人群大多拥往食堂。八十年代的时候,化工系学生都在二食堂吃饭,再往东一点则是三食堂。我们应该来到了相同的方位,但是因为建了许多房子,已经完全认不出原来的迹象了。姑且认为就是二食堂了吧。一眼望去,食堂里面与从前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从前的食堂里面是只有饭桌却没有橙子可坐,所有用歺的学生都是端着饭碗站着吃饭,直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当时的校领导为什么不让学生坐着吃饭,肯定不是因为缺少经费买不起橙子吧。那是为了让学生快快吃完饭早点离开,好抓紧时间学习? 还是因为没有橙子,食堂清扫起来比较容易? 各位看倌有何高见。不仿说来听听。

那时学生的饭碗是不拿回宿舍,直接就放在桌子上的,似乎是一个宿舍占一个桌子。吃完早饭后洗干净了就放在那个桌子上,待到中午时分,下课铃响就直接从教室杀向食堂,通常是一边端着碗站着吃饭一边看放在桌上的报纸(轮流地,有同学下课后先去校门口的信箱拿邮件和报纸)。如果知道有好吃的菜譬如红烧大排之类的,那么大家就会十分地期盼。其它食堂不知道,但是化工系就歺的二食堂的大师付,红烧大排做得相当不错,每片大排都用刀背敲后,接着用油煎过,然后红烧再用淀粉勾千。那时侯,买一份红烧大排,还希望食堂师付多给点糊糊的勾千,好下饭。

我们一行九人进了食堂,陈幕燕给我们每人一叠饭票,然后各自去窗口点菜打饭,所有饭菜都放在一个不锈钢做的分成四格的盆里,付了饭票后即可拿走。我点了三个菜,红烧大排,炒白菜,和冷拌海带丝,以及二两米饭,只要大约十元钱,相当经济实惠,少吃点饭不会犯困,也是因为考虑到下午不久就要和乒乓高手(短跑组的何晔平)打乒乓球比赛。陈幕燕过来说,素鸡很好吃,大家看了都觉得不错,于是她给每个人都买了一块。素鸡是一个典型的南方菜,至于为什么叫素鸡,却从没有看到过有何说法和掌故,还有一个杭州人常吃的叫做素烧鹅,更是一种美味 (王建军老师语:表面卤后有些鹅肉的粗糙,如卤鹅肉装盘大片样子)。总之,食堂窗明桌净,饭菜干净,质量很好,大家一致认为这一顿吃得不错,好吃还一点都不浪费。而且坚信,不会吃到地沟油。

我一向认为,所谓好的厨师就是能把传统家常菜做得好吃。在杭州上海成都等地,无数次的实践中证明了这一点,许许多多往往看上去高大上的饭店,连一些最基本的传统菜,譬如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等等都做不好,尽做一些所谓的创新菜拿来糊弄人。传统菜之所以流传下来,就是因为其搭配最为合理,多年的传承保留了最佳的烧制过程,经过无数代刁专吃客的考验,可以说是万锤千炼,才留下了这些可数的传统美昧。而如今,绝大多数的创新菜,恐怕是万难留一,因为这些年吃过的这类菜,印象深的在记忆中一个也没留下。近代,最成功而且传播开来的创新菜可能是水煮鱼片,因为传统上鱼是很难与蔬菜放在一起煮着吃的,但水煮鱼麻辣的缘故却能将其合在一起。所谓中歺好吃,其实就是指的这些传统家常美味。以前读书时见过许多传统的江浙菜,譬如民国或清末时的小说“杨乃武与小白菜”,故事发生在清末的浙江余杭县。想必以后又会回到这个路子上来的,传统美味是打不倒的。

用歺时还碰到了原来光仪77的李五一,以前留校工作时,曾经在浙大小桥门外教工食堂边的外单三幢一起住过,我住五楼他在三楼。三十年过去了,相互也是一眼就认出来了,看来岁月流逝,大家变化都不大。据说李五一现在是浙大后勤部的总支书记了。李五一原来是排球队的,与这里许多人都熟,还是聂秋华的同班同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北美简介
组织机构
组织章程
帮助中心
查找好友
寻找组织
建言献策
用户热点
个人设置
我的帖子
参与活动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校友总会
美国竺可桢教育基金会
联系我们
微信:zjuaa-glu
邮箱:zjuaa1976@zjuaa.org
网址:http://bbs.zdaf.org/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